内燃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内燃机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当中国制造业从何处突围

发布时间:2021-09-14 17:13:22 阅读: 来源:内燃机厂家

中国制造业从何处突围?

在国际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制造业机会在哪里?在上海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业内人士试图做出回答。

继续走好工业化道路

此次金融危机留给世界的教训之一就是:如果金融业过度乃至失控式发展,将形成虚幻的泡沫,最终危及实体经济。危机让人们看到了金融业的风险和实业的重要性,目前很多国家、甚至以金融业为本的国家都在回归实业。

在此次工博会的论坛上,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后危机时代中国专业生产、严格遵守国家生产标准制造业的机会在于“实业回归”。

樊纲说,那些看似低端2. 废塑料的破碎的产业,对于满足人的就业,对于整个中国工业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在工业化初期为大量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就是这些工业和产业”。

另一方面,新兴工业的发展十分快速,竞争也日趋激烈。一项新兴技术一旦进入产业化阶段,便会吸引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甚至形成过度竞争、产能过剩的局面。金融危机加剧了各国和地区的“产业饥渴”。

后金融危机时代,制造业的发展应更加注重专业化竞争:在长期的专业发展中形成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走到产业的前沿,而不能成天想着“转产”。

节能降耗勾勒产业前景

在此次工博会上,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援引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介绍,1900年~2000年,世界工业化进程迅速,但全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消耗天然气、煤炭、钢铁分别高达2650亿吨、1420亿吨、380亿吨。据估计,21世纪全球创造的经济规模是20世纪的3~4倍,但很难想象,我们还能以20世纪的“耗能速度”来支撑。由此,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方人士的共识。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要求转变生产方式、改变消费模式,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全过程减少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业内人士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工信部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在此间表示,我国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现在看来非常有希望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他表示,工业节能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和主攻方向。下一步,工信部将严格“把住两头”:对新上的工业项目进行严格的能耗审核,同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起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

低碳经济蕴含巨大的产业机会和发展前景。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总经理王小康在本次工博会期间宣布,目前亚洲最大的大型光伏建筑一体化并发电项目——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6500千瓦发电项目已经开工,世博会前将投入使用。这家名字并不为人熟知的企业,是目前央企中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企业,已拥有子公司近百家,员工近2万人。

樊纲认为,目前欧美各国都已把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对于我国来说,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产业机会。牛文元说,发展低碳经济应包括多个技术体系的突破:低碳乃至零碳的能源开发技术体系、能源效率提升体系、节能和“再制造”技术体系、智能电体系和储能技术体系等。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随着中国制造业技术含量提升和智力效应的聚集,“中国制造”已逐步向“中国智造”迈进,这次工博会已成为展示“中国智造”的舞台。

比如大型客机研发项目C919外形样机,中航工业商用发动机公司带来了实物发动机,国产飞机的“中国心”承载了多年创新的结晶。再如,上汽集团宣布其创新开发的插电式混联机电耦合驱动技术有效规避了丰田、通用等国内外混合动力产品的技术壁垒,中国企业将掌握更为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此外,还有核电、能源装备产业、通信等领域的多项技术创新成果亮相此次工博会,引起国内外工业界的密切关注。

关闭电源

不过,国际经验显示:在“智造”产业化过程中,当一个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已经不是由技术决定一切,研发环境、市场环境、科技政策、金融运作等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会越来越大。而目前,依然有不少问题困扰着我国的创新体制,科技政策、户籍制度、融资渠道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瓶颈。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戴国强在本次工博会上说,目前已有28家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这将激励更多人探索技术创新,使技术产业化。此外,政府还将建立更多融资平台,探索建立私募基金、风投基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他说,应把科技、财政、金融等各种政策结合在一起,使企业变成真正的自主创新主体,“只有不断努力1起来看看吧,才能使我国制造业提升一个水平,逐步实现‘由国外引进技术’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智造’的过程”。

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动静万能试验机
数显电子万能试验机WTWD-3000SL-300kg
热销吊装带拉力检测设备
汽车配件力学性能检测拉力试验机